隨著三星在上線三星智付即 Samsung Pay 業務,蘋果與三星這兩大國際智慧手機廠商已經開始全面進入移動支付領域,開始試圖蠶食支付業務,並且還隨後帶動了一大波國內智慧手機廠商的跟進

 

目前市場的線下支付業務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LINE、支付寶的掃碼支付;一類即以 Apple Pay 和 Samsung Pay 為代表的 NFC 支付。

由於支付寶有協力廠商支付牌照,因此掃碼支付實際上還是一種線上的快捷支付方式,通過線下掃碼驗證來完成。而 Apple Pay 和 Samsung Pay 則本質上還是一種替代銀行卡的線下刷卡支付方式。

由於先發優勢,以及支付寶通過不斷的巨額投入和運營佔領用戶的心智資源,掃碼支付方式已經越來越被大眾所接受和習慣,已成為目前最為主流的移動支付方式。

 

 

掃碼支付與 NFC 支付

很明顯當今國內掃碼支付的代表支付寶,相比較 NFC 支付而言,它們的掃碼支付的操作路徑都要顯得複雜:

支付寶完整標準流程作可分解為 6 個步驟:解鎖螢幕——找到 app ——開啟 app ——付款圖示——掃碼——(非小額免密則需要支付密碼)完成支付。

 

不論怎樣,掃碼支付的路徑就是複雜,它的複雜不在於路徑的步數多少,而在於路徑的選擇和記憶上。掃碼流程上的每一路徑選擇都需要加以辨識和確定,而

 

NFC 支付用戶則無需太多的思考。

NFC 支付的代表 Apple Pay 與 Samsung Pay 雖然在支付最底層的技術原理上是一樣的,但是蘋果和三星在考慮 NFC 支付的操作流程卻並不一樣:

 

Apple Pay 官方推薦的標準流程:

1.用戶將手機直接靠近 POS 機,手機感應並調出切卡介面;

2.依據螢幕上的文案提示,指紋驗證並完成支付;

3.如果使用者在銀行設有支付密碼且該筆交易非小額免密免簽則需要在 POS 機上輸入該銀行的支付密碼;

4.簽單完成支付。

 

Samsung Pay 官方推薦的標準流程:

1.熄屏或 Home 介面,使用者首先通過在螢幕底部從下至上手勢滑屏調出已經設為 “輕鬆支付” 的銀行卡介面;

2.通過橫向滑屏來進行切卡;

3.依據螢幕上的文案提示進行身份驗證(包括指紋驗證或者數位密碼驗證);

4.用戶驗證完成後,貼近商戶輸入完成消費的 POS 機完成刷卡;

5.如果使用者在銀行設有支付密碼且該筆交易非小額免密免簽則需要在 POS 機上輸入該銀行的支付密碼;

6.簽單完成支付。

 

官方推薦流程的 Apple Pay 比 Samsung Pay 更加便捷,這是由於用戶在使用 Apple Pay 時無需額外的手勢及移動而產生多餘的肢體動作,因此 Apple Pay 將整個支付流程設計到了極簡的程度。

 

這種極簡可以簡單到你只需要理解這個支持 Apple Pay 的 iPhone 就是一張銀行卡:

 

Apple Pay 支付概念模型——銀行卡

持卡——手持手機靠近 POS 機;

確定刷卡——驗證通過,Token 提交給 POS 機;

支付密碼;

簽單完成。

 

由於 Samsung Pay 採用的類似預授權形式,不論在那種流程裡,都要比 Apple Pay 多一個啟動切卡介面的手勢,並且必須進行驗證後才能貼近 POS 機,否則任何改變都有可能會引起 POS 機的報錯:Samsung Pay 不能像 Apple Pay 在身份驗證前那樣直接靠近 POS 機。

似乎 Samsung Pay 在這點上有些偏執,也許是為了刻意規避蘋果的設計。但是從 Samsung Pay 如此強調首先調出切卡操作介面來看,它是希望綁定多卡的用戶能夠非常明確自己使用哪張銀行卡來進行支付,確認卡片之後再進行驗證。這種方式確實非常接近實際的刷實體銀行卡過程。

 

Samsung Pay 支付概念模型——錢包

先打開錢包——用戶快捷調出切卡介面;

找卡——滑屏切卡;

確定此卡——驗證通過並準備好該卡的 Token(臨時卡號);

刷卡——將手機靠近 POS 機並傳輸 Token;

支付密碼;

簽單完成。

 

通過比較可以看出,Samsung Pay 的整個支付流程完整還原了使用者使用錢包進行刷卡的過程,可能這種還原有些過了,還容易成為人們爭論的焦點。

然而通過很多場景下通過實際體驗,正是多出的 “打開錢包” 這一步操作卻能夠讓人更加清楚和踏實,這也許就是為什麼 Apple Pay 還保留按兩下 Home 鍵快速調出切卡介面操作也大有人用的原因。

不論選擇何種概念模型,錢包和銀行卡對用戶的支付行為來說都具有天然的映射關係,都有助於形象地幫助和引導用戶在支付過程中的如何繼續下一步,因此也不需要像支付寶和微信掃碼支付那樣需要大規模地不斷投入來教育用戶並使之習慣。

 

Apple Pay 與 Samsung Pay 比較

相較於支付概念模型,Samsung Pay 似乎更接近真實支付場景。而 Apple Pay 在具體的卡面佈局、切卡效率等設計細節上整體要優於 Samsung Pay:

卡面佈局

相比較 Apple Pay 的切卡列表中間狀態,Samsung Pay 切卡介面在全域的卡片辨識度上可能受到一定的影響:

 

Samsung Pay 多卡場景下切卡步驟

Apple Pay 的切卡介面的卡片佈局與交互與 Wallet 卡列表是一致的,Wallet 卡列表的設計是為了滿足國外的支付習慣承載更多除銀行卡以外的卡券,因此需要一個更高效的多卡切換設計。

而 Apple Pay 在國內可能只展示銀行卡而非更多的卡券, 如果沒有銀聯和銀行自己的優惠活動,加上目前支持的銀行並不多,用戶的綁卡數量可能會非常有限:比如兩張以內(信用卡和儲蓄卡各一張),很顯然此時的切卡效率不是最優。

也許從蘋果的官方視頻中可以理解蘋果本來就認為用戶在支付場景下對切卡的需求並不大,這也許就能解釋為什麼 Apple Pay 的支付概念模型相當於一張銀行卡了。

那麼 Samsung Pay 在切卡設計上就更加適合國情了? Samsung Pay 和支付寶合作在 Samsung Pay 的切卡介面裡加入了支付寶的二維碼卡片,這大大提升了支付寶掃碼支付的體驗。

由於二維碼掃碼支付與 NFC 支付是兩個不同業務的支付方式,這有可能導致使用者更為頻繁的切換卡片。而且隨著 Samsung Pay 逐漸開放自己的支付平臺,如果將來再加入諸如微信等的二維碼卡片,那麼 Samsung Pay 的切卡效率則會隨著卡片的數量增加而變低。

 

Samsung Pay 中的支付寶二維碼介面

排序規則

切卡介面卡片排序 Apple Pay 與 Samsung Pay 都是以添加卡片的時間先後進行排序,而非以使用頻率或最近使用歷史排序。

如下圖,由於 Apple Pay 的默認卡概念,那麼每次調起的切卡都是卡 C,如果用戶經常在卡 C 和卡 A 之間有切換需求,而 Apple Pay 的切卡列表展開後的排序上卻是以綁卡次序 A — B — C 排列

 

Apple Pay 切卡介面的排序

也許對於 Apple Pay 的切卡列表是為了和 Wallet 的卡包列表保持一致。同樣,用戶在最常使用的卡 C 和卡 A 之間有切換需求,Samsung Pay 的排序問題可能更加明顯

 

Samsung Pay 切卡介面的排序

Samsung Pay 切卡介面排序也是預設依據綁卡的先後次序,而且不存在默認卡概念,有可能切卡效率所受影響更大。

 

不可忽略的錯誤異常

前面提到過 Samsung Pay 必須進行驗證後才能貼近 POS 機,否則一旦提前接觸 POS 都有可能會引起 POS 機的報錯。由於目前收銀員對於 NFC 支付相關的培訓較掃碼支付更為缺乏,這種商戶端的錯誤異常極易引起收銀員的抵觸,也很有可能轉而影響一直等待支付的用戶。

 

最後

不論如何,以 Apple Pay 與 Samsung Pay 為代表的 NFC 支付相較於掃碼支付確實擁有天然的優勢,但這些所謂的優勢,在支付寶和微信巨大的 “優惠” 和 “返利” 活動推廣面前就顯得不那麼明顯了。

而正是為了這麼一點 “優惠” 和 “返利”,用戶也許壓根就不在乎操作過程中多出的那麼一步,卻反而能夠獲得更加實在的利益而感到滿足,用戶的習慣已經逐漸培養起來,這實際上也是 Apple Pay 與 Samsung Pay 背後的銀聯與支付寶、微信的戰爭。

另一方面,支付寶和微信也在努力改善掃碼支付體驗,正在積極和諸如三星、華為這樣的硬體廠商合作,將掃碼支付的路徑能夠最優化。由此可以預見之後的線下移動支付的競爭更加激烈,以 Apple Pay 和 Samsung Pay 為代表的 NFC 支付任重道遠。

 

跟著大家一起買,Rainbow全品牌商品請點這裡↓↓↓

https://goo.gl/4bo2Lg

https://goo.gl/4bo2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