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一個段子“耳機帶多了會耳聾的”,這裡說到的耳機多數情況下是指入耳式,即塞進耳道裡面的耳塞。不過,說實話,曾經相信過這句話的人,你們都被騙了。

 

無論何種類型的耳機,例如入耳塞、平頭塞、開放式耳機都會對耳朵有些傷害,但入耳式絕對不是最大的一個,當然這也得分場景。

 

“被騙”是因為存在誤解

 

聲音對聽力的損害在醫學上叫雜訊性聾。

雜訊性聾又主要分為慢性聲損傷和急性聲損傷。

慢性聲損傷。指的是因長期接觸雜訊刺激所引起的緩慢進行的感音神經性聾。

近距離爆炸(比如戰爭中炸彈在身邊炸響)造成的稱為:急性聲損傷。是一次高強度脈衝雜訊暫態暴露引起的

聽耳機造成的損害就屬於前者。

 

雜訊對聽力損害的嚴重程度主要由雜訊強度和暴露時間決定。

強度越大,聽力損害出現越早,越嚴重。

暴露時間越長受害越重。

 

所以理論上說,耳塞對聽力的傷害主要與聽音樂的音量和佩戴耳機的時間有關,與佩戴方式無關。

 

這裡我們要先強調一個“事實”,對耳朵產生傷害的多少不是由耳機類型決定,而是歌曲的“音量”。

 

上述人們經常聽到的耳聾問題,事件通常是發生在室外。在相同的佩戴時間和相同的音樂效果下,如果平頭塞的音量在50%,入耳塞的音量通常在30%到40%之間,而開放式耳機的音量至少是60%,有時可以誇張到70、80%。

 

一個每天聽音樂3小時音量開至70分貝的入耳式耳塞用戶,與一個每天聽音樂5小時音量開至100分貝的普通耳塞用戶相比,後者損傷聽力的可能性更大。而在同等使用時間同等音量的前提下,應無明顯差別。

 

根據國家在勞動保護方面的規定,8小時工作雜訊容許標準為85分貝,但不得超過90分貝。

 

正如前面所說,噪音性聾的首要表現是耳鳴,繼而出現聽力減退,後期甚至可以引起大腦皮層、植物神經系統、心臟、內分泌及消化系統的功能紊亂。

但聽力損害的症狀如果早期發現並及時干預的話,是可以完全恢復的。

 

同時,入耳式耳機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隔絕一部分環境噪音的,也就是說,理論上入耳式耳機可以使用較小的音量而聽到更多聲音細節。但這一點暫時尚未聽說有相關的臨床試驗來證明。

 

作為一個多年的耳機用戶,普通耳塞和入耳式耳塞我都用過,現在用的也是入耳式的。

 

從佩戴舒適度來比較的的話,還是入耳式的略勝一籌。因為中高檔的入耳式耳機都會附送各種尺寸的橡膠或海綿套,總有一個適合你。佩戴的時候耳道幾乎感覺無壓力。而普通耳塞佩戴時間長了,外耳道就會有摩擦痛的感覺。

 

附:音量的大致類比

音量      類比

130分貝    噴射機起飛聲音

110分貝    螺旋漿飛機起飛聲音

105分貝    永久損聽覺

100分貝    氣壓鑽機聲音

90分貝    嘈雜酒吧環境聲音

85分貝&以下 不會破壞耳蝸內的毛細胞

80分貝    嘈雜的辦公室

75分貝    人體耳朵舒適度上限

70分貝    街道環境聲音

50分貝    正常交談聲音

20分貝    竊竊私語

 

為什麼是音量問題?

這與耳機本身的隔音效果有關,入耳塞在這三種耳機中是隔音效果最好的,平頭塞居中,開放式耳機的隔音效果最差。所以在戶外使用耳機,在相同的條件下,真正對耳朵傷害最大的是開放式耳機。

 

通常情況下,開放式耳機一般在安靜的室內使用,入耳塞或平頭塞用於嘈雜的室外。除了耳機本身的隔音效果的差異外,耳塞套也是決定耳機隔音的一大要素。通常矽膠套的隔音效果是所有耳塞套中較高的。

 

既然避免不了耳機對耳朵的傷害,我們可以選擇一些對耳朵傷害較小的聽歌,也是個折中的辦法。

 

人耳存在一個“遮蔽效應”,即聲壓小的容易被聲壓大的遮罩,而要達到較好的“噪音遮罩”效果,入耳的聲壓要比外界噪音高出20dB。

 

總結:

耳機本身會對我們的耳朵造成傷害,但傷害多少在於你自己。特定的場景下選用傷害最小的耳機,持續佩戴不超過2小時,聽歌音量以小為主。如果你離不開耳機,那就先學會愛護自己。

如果你想挑耳機的話,不妨看一下小R這篇

耳塞式耳機和入耳式耳機有什麼區別?入耳耳機耳塞耳機3大推薦

https://goo.gl/RLCqF7

 

 

跟著大家一起買,耳機請點這裡↓↓↓

https://goo.gl/UWk2Cc

https://goo.gl/UWk2Cc

 

跟著大家一起買,Senmai耳機請點這裡↓↓↓

https://goo.gl/CoqvZy

https://goo.gl/CoqvZy

 

跟著大家一起買,Skullcandy耳機請點這裡↓↓↓

https://goo.gl/PPeiYq

https://goo.gl/PPeiY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