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5G,跳過是有先例的

就通信業的技術演進而言,從1G到現在的5G,有的技術制式是在原有的制式上演進的,而有的是完全是可以看成是斷代的,這裡可能更多的是利益,不過也有的確是技術的原因完全斷代的。

1G時代是模擬通信的時代,1G通信是各國各自為戰,基本上都是區域的標準,到了2G,歐洲主導的GSM成為了2G時代全世界部署最廣泛的行動通信制式。到了2G時代後期,CDMA崛起,開始向GSM發起挑戰,不過就2G時代來看,CDMA是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挑戰GSM的。

 

3G時代,國際的三個3G標準則是完全基於CDMA的,3G時代是CDMA的時代,最主要的原因是技術原因,當時CDMA被認為是唯一可以解決同頻複用的技術,所以3G這三個標準無法規避CDMA的技術,基本上是以CDMA為核心專利的。

不過在3G時代中後期,第四個3G的國際標準被美國的IEEE提出,並且利用美國的霸主地位強行的讓ITU重開標準大門,第四個國際標準就是通信業裡最終夭折的Wimax。

 

從技術角度來看,Wimax基本從wifi技術的延續,可以說是原來的1/2G完全無關,是跳過了1/2G的技術。

Wimax雖然夭折了,但是讓通信業看到了OFDM這個技術也可以解決同頻複用的問題,再加上3G時代的"高通稅"讓整個通信業苦不堪言,所以向LTE演進的過程中完全的核心思想是"去高通化",LTE的技術標準則是完全的規避絕大部分3G的核心技術。

而高通本身也有一個預想的4G技術,就是UMB,是完全基於3G的CDMA2000演進的,不過最後夭折了。

 

在4G時代,Wimax也有後續的演進技術,是另外的4G標準—IEEE 802.16m。

到了5G,由於3GPP已經成為了行動通信的霸主,3GPP的5GNR標準則是在4G的3GPP R10版本上的進一步演進,雖然採用了一些新技術、新空口、新頻譜、新網路框架,但是就技術來看,沒有跳開4G技術,是一種延續。

而IEEE也在制定了相應的5G標準,預計會在2020年提交IRU批准,這個則是IEEE 802.16m的後續演進。

 

綜上所述,6G從理論上可以跳開5G技術的,從歷史上也是有先例的,是否需要則是另外的問題了。

 

#跨代最大問題6G是否有商用場景?

目前6G是啥,學術界和產業界也沒有什麼定論,大家都在挖空腦洞探索。

從通信歷史來看,5G可以說是一個分水嶺了。2-4G一直針對的是5G中的embb場景,如何把速度做的越快越好,人能用的越爽越好。5G首次把機器的需求也考慮了進來,考慮機器怎麼爽,怎麼更高效的利用。所以出來了urllc和mmtc場景。

 

6G目前來看,會基於5G場景進行進一步的延伸,不管是太赫茲還是鋪衛星做基礎設施,大家的邏輯也基本是這樣的,進一步加強5G中場景的性能。太赫茲是為了更快,鋪衛星是為了連接更多設備。

 

其實6G技術是否可以直接跳過5G技術這個問題,從技術角度來看是完全可以的,不過是否需要跳過5G技術,可以這麼說:「很大程度這個可以看成的利益問題」。但是,劃重點,能不能跳過研究,和能不能跳過商用,是兩回事。跳過研究可能不存在壁壘,但跳過商用,壁壘極高,很難。

 

比如EMBB,追求的就是如何獲得更大的頻寬,如果更高速。從通信原理的角度來講,所用的頻段越高,可獲得頻寬也相應的越大,自然而然有人提出了太赫茲做通信。針對太赫茲的研究,當然可以跳過關於5G所用頻段的研究。頻段的性質本來就是不同的,說白了就是看基本不一樣的兩本書。

 

事實上研究頻段也從來不是說從低往高開始研究。有個東西叫雷達,它所用的頻段正是在廣義上毫米波的範圍,雷達誕生多少年了,行動通信又才幾年。所以頻段的研究完全可以跳著來。

但是,民用商用卻不能跳著來,很簡單,工藝和器件需要發展。雷達用了毫米波,基站也要用毫米波,總不能把基站做成雷達的大小吧。

 

我們做個假設,如果十幾年前,大家就把現在的3、4、5G標準文檔都擬好了,中間各種編碼、技術都逐一突破了,都寫在紙上了,能直接幹到5G去用嗎?還是不行,還是得慢慢來,從3G一點點的用上去,畢竟能想出來和能做出來,是兩回事。

以IEEE一直推進的3G/4G標準來看,不管是3G的Wimax(IEEE 802.16e)也好,還是4G的IEEE 802.16m也罷,由於本身的技術問題,以及通信業的原有勢力的抵制問題,基本上是沒有被部署,或者部署了也後來拆網了,所以,推廣一種技術標準其實是更重要的問題。

 

現在的通信業在行動通信這塊是3GPP的主場,基本上可以認為行動通信這塊是3GPP壟斷的。

3GPP早期是歐洲為了推廣自己的UMTS才建立的一個組織,現在由於多國的通信協會加入,已經成為了一個世界性的通信專利組織,現在全球部署的行動通信網路基本都是基於3GPP的技術標準。

 

經過這麼多年的爭鬥,3GPP已經成為了中國、歐洲、美國三足鼎立的態勢,雖然中國的發展勢頭比較明顯,但是也是屬於動態的平衡,可以說是3GPP代表了行動通信的設備商、終端廠家、運營商的綜合利益體,不是哪一家政府或者是公司就可以直接就說打破就可以打破的,Wimax就是前車之轍。

 

#誰先制定出標準,誰搶佔市場

高通在CDMA時代厲害得不行,美國支持CDMA2000的標準;歐洲不和美國玩,自己搞了WCDMA;中國為了站位買了一個西門子預研項目,搞了個TD-SCDMA。然後歐洲和中國一起聯合抵抗美國標準。中國移動是交了很多錢,但是中國的行動通信產業發展壯大了。實際上,中國然而是賺了最大的,華為中興成為國際四大通信設備商,美國和歐洲一大批通信企業破產和並購了。

 

後來向4G發展時,高通提出CDMA2000的4G標準UMB,但是後來搞不下去了,放棄了UMB。於是只剩LTE了。中國為了產業鏈發展,又著重發展TDD-LTE,其實和TD-SCDMA沒有直接的演進關係,不過給人感覺好像是中國標準,因為裡面有“TD”兩個字母。

 

美國可以跳過5G去搞6G,但是他必須拉上歐洲,至少要Nokia和Ericsson兩大公司一起搞,而且還要歐洲支持才能突破。全球4大通信設備商,兩家在歐洲,Nokia和Ericsson合計佔有全球市場的一半(包括美國)。另兩家在中國,華為與中興,佔有全球市場的40%以上。剩下的不到10%的市場才是三星、LG等企業的。而現在歐洲在抵制華為一事上表現各不相同,各國有自己實際利益的考慮。

 

美方:可能跳過5G,直接過渡到6G

據分析,美方可能會直接跳過5G直接過渡到6G。5G所需要的那種地表大規模基建能力不是美國的強項。如果美國硬搞,會花很多錢、很多年才能完成,而那時已經落後於時代。

6G的特點是以衛星為基礎組建互聯網,而非光纖和基站。基建工作主要在太空完成,而且主要是衛星發射和部署工作。由於美國是航太強國,深空探測、遙感、操控技術都很發達,可重複火箭技術日趨成熟,晶片技術發達,美國直接過渡到6G反而相對容易。

 

太空組網分為高軌道衛星和低軌道衛星。實際上目前波音的太陽能無人機已經相當成熟,可以全年不間斷飛行,取代低軌道衛星。又由於地球大氣層1萬2千米以上就已經沒有雨雪霧霾等天氣變化的干擾,高軌道衛星之間和高軌道與無人機之間的通訊可以採用可見光鐳射,而無人機跟地面之間用無線電波。

另外,由於頻譜使用的問題和美國政府優先發展5G毫米波頻段技術的戰略誤判,導致美國在Sub-6GH頻段的5G技術和產業落後於中國。

 

相對28GHz的毫米波技術體制,中國企業主導的Sub-6GHz的技術體制更容易部署在現有的行動通信基礎設施上,而且由於頻段更低,其服務覆蓋能力是毫米波技術的5倍,因此更加容易被世界上大部分國家接受。這樣一來,未來5G的生態系統會嵌入很多中國企業的技術和產品,美國據此認為這將對美國在全球的政治、經濟、軍事活動構成嚴重的網路安全威脅,因此,美國政府在打壓中國5G產業方面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戰略決心。

 

儘管美國國內也有聲音建議重視Sub-6GHz頻段5G技術和基礎設施的發展,但目前看來美國似乎不願意走中國5G技術發展的道路,可能會選擇沿著毫米波的道路繼續走下去,同時試圖利用自己在航太、人工智慧和毫米波領域的技術優勢,直接發展天地一體的6G行動通信,實現跨代超越,例如最近的美國FCC批准的“Starlink”太空互聯網計畫。

 

但所有的未來事情都很難說,畢竟很多偉大的發明真的都是從歐美起源的。好啦,可是中國人也不乏有許多傳奇發明家。但這場智慧跟趨勢創造力的爭鬥,我們只能靜待分曉,坐收漁翁。畢竟消費者可以體驗最新科技是最棒、最有趣的事情了。(另外希望國家整體收入可以提高阿TOT)

 

跟著大家一起買,Rainbow全品牌商品請點這裡↓↓↓

https://goo.gl/4bo2Lg

https://goo.gl/4bo2Lg